日处理90立方米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
日处理90立方米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是一种集预处理、生化处理、深度处理及污泥处理于一体的紧凑型地埋式设备,专为处理生活污水而设计,其目标是通过系统化的工艺流程,实现污水的净化并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。
该装置的设计日处理能力为90立方米,通常采用地埋式安装,具有占地面积小、处理、运行稳定等特点。
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设计目标:
处理规模:日处理90立方米
处理目标:达到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 18918-2002)一级B或三级标准(视当地环保要求而定)
处理对象:生活污水(含物、悬浮物、氮磷等污染物)
运行方式:连续运行或间歇运行(视设备类型而定)
运行成本:控制在合理范围内(如电费、剂费、人工费等)
占地面积:尽量紧凑,适合中小型社区、乡镇或企业使用
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降解技术:
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采用多种降解技术,包括生物膜技术、膜分离技术(MBR)和厌氧消化技术,具体如下:
生物膜技术
原理:通过弹性立体填料或生物膜载体增加微生物附着面积,提升物降解效率 。
应用:常见于接触氧化池和厌氧滤池,停留时间分别为24小时(好氧池)、45小时(兼氧池)和30小时(厌氧池) 。
膜分离技术(MBR)
原理:MBR膜组件替代传统沉淀池,截留活性污泥和大分子物,出水水质稳定 。
典型配置:水解酸化段 + 接触氧化段 + 膜生物反应段 + 段 。
厌氧消化技术
功能:分解大分子物为小分子,降低后续处理负荷,同时产生沼气 。
应用:用于水解酸化池,并具备反硝化脱氮作用 。
其他辅助技术
活性炭吸附过滤:去除色度、金属离子和磷酸盐 。
好氧生物处理:通过微生物氧化分解物,生成二氧化碳、水等无机物 。
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常见处理工艺:
根据处理规模和排放标准,可选择以下几种工艺:
(1)A²O工艺(厌氧-缺氧-好氧)
优点:脱氮除磷效果好,适合对氮磷要求较高的场合
适用场景:排放标准要求高(如一级A或B)
(2)SBR工艺(序批式活性污泥法)
优点:占地小、运行灵活、适合间歇运行
适用场景:中小型污水处理站、农村或社区
(3)MBR工艺(膜生物反应器)
优点:出水水质好、占地面积小
适用场景:对出水水质要求高、空间有限的场合
(4)人工湿地+生态处理
优点:生态友好、运行
适用场景:环境敏感区、生态修复项目
(5)一体化设备(如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)
优点:集成度高、便于管理
适用场景:中小型社区、乡镇、企业
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运行操作:
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运行操作主要包括调试启动、日常运行和维护管理三个阶段,具体流程如下:
调试启动流程
初始进水
打开进水、出水阀门,启动进水提升泵,将调节池污水输送至设备。
水位达设备1/2高度时停止进水,开启风机进行接触氧化池曝气48小时。
逐步增加水量
曝气48小时后,继续进水至3/4高度,再曝气24小时。
观察填料是否形成橙黄色生物膜,确认微生物活性后逐步增至设计水量。
日常运行管理
微生物监测
定时检查填料黏性及微生物生长状态,异常时需调整进水量。
污泥处理
每24小时开启排泥电磁阀,通过气提方式将二沉池污泥转移至污泥池。
与排放
池按需添加氯晶片等剂,处理后清水在清水箱停留0.5小时即可达标排放。
自动运行与维护
调试完成后切换至PLC自动控制模式,水泵、风机按预设程序运行。
定期出水水质,确保符合环保排放标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