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游风景区生活污水处理装置
鲁盛环保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
旅游风景区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概述:
旅游风景区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是专为处理度村产生的生活污水(如餐饮废水、洗浴废水等)设计的集成化处理系统,通过物理、化学、生物等多级工艺实现污水净化与资源化利用。
污染物去除:采用格栅、沉砂池等预处理技术去除大颗粒物;通过生物接触氧化法、活性污泥法等生物处理技术分解物;结合混凝沉淀、活性炭吸附等深度净化工艺,确保出水达标 。
资源化利用:处理后的水可用于绿化灌溉、景观等,减少水资源浪费 。
典型工艺流程
预处理:格栅拦截漂浮物,调节池均质均量,沉砂池去除砂粒 。
生物处理:缺氧池与接触氧化池结合,利用微生物降解物并脱氮除磷 。
深度处理:二沉池分离悬浮物,池通过紫外线或氯杀灭病原体 。
污泥处理:污泥池浓缩后回流或脱水处理 。

旅游风景区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设计要素:
工艺流程设计
MBR膜技术与兼氧工艺结合:通过半透膜分离活性污泥与净化水,同步完成物降解、脱氮除磷,省去传统初沉池、二沉池,简化处理链路 。
接触氧化法或生物处理单元:微生物分解物,降低化学需氧量(COD)和氨氮含量,后续通过沉淀池、环节确保出水达标 。
空间与适配性
紧凑一体化设计:设备占地面积小,可全地埋或安装于隐蔽角落,避免破坏景区景观,适用于酒店旁、栈道边等分散污水点 。
模块化部署:根据景区功能区域(如餐饮区、住宿区)就近建设,减少管网成本,适应客流波动 。
智能化与低能耗
远程监控与自动调节:依托“云”平台或智能控制系统,实时监测水质参数,自动调节曝气、进水等参数,降低能耗 。
低维护设计:MBR膜组件*反冲洗,搭配智能预警系统,减少人工维护强度 。
生态与循环利用
出水回用:处理后清水可直接用于绿化灌溉、景观,减少自来水依赖 。
污泥处理:污泥近零排放,避免二次污染,尤其适用于生态敏感型景区 。
旅游风景区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去除率主要通过生物处理、物理化学处理等工艺实现,不同污染物的去除率因工艺类型和设计参数而异。

旅游风景区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主要污染物去除率:
COD(化学需氧量):
厌氧酸化—高负荷生物滤池:75%~85%
人工湿地:80%~
接触氧化法:70%~76.8%
BOD5(五日生化需氧量):
厌氧酸化—高负荷生物滤池:85%~95%
接触氧化法:70%~76.8%
SS(悬浮物):
厌氧酸化—高负荷生物滤池:85%~95%
人工湿地:85%~95%
氨氮(NH4-N):
接触氧化法:部分去除(具体数值未明确)
A2/O工艺:脱氮效率较高
总磷(TP):
厌氧酸化—高负荷生物滤池:33%~35.2%
人工湿地:部分去除(具体数值未明确)
旅游风景区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主要结构:
旅游风景区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主要由预处理单元、生物处理单元、深度处理与单元构成,工艺多采用MBR(膜生物反应器)或A²/O工艺。
预处理单元
通常包含格栅、调节池、沉砂池等模块:
格栅:拦截毛发、纸巾等大颗粒物,防止后续设备堵塞。
调节池:均衡水质水量,储存污水(容积为处理量的6-10倍)。
沉砂池:去除泥沙及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。
生物处理单元
工艺包括接触氧化法、A²/O工艺等:
接触氧化池:填料表面积大,抗冲击负荷强,通过曝气供氧实现物降解。
A²/O工艺:通过厌氧、缺氧、好氧分区实现脱氮除磷,适用于水质波动场景。
深度处理与单元
包含膜过滤(如中空纤维膜)和设备(臭氧/紫外线):
膜组件:截留99%以上悬浮物,出水直接澄清。
:臭氧杀灭病原微生物,紫外线灭活病毒。
其他模块
部分系统集成污泥处理单元(如好氧消化池),减少污泥体积并稳定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