遵义市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
鲁盛环保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
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设计思路:
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技术设计思路主要基于模块化、集成化和化原则,将传统处理工艺中的多个单元集成于紧凑的钢制/玻璃钢罐体中,实现污水处理的自动化运行。其设计思路包括以下方面:
集成化处理单元
将格栅、调节池、生化池、沉淀池、池等单元集成,通过优化布局减少管道连接和构筑物建设,降低工程造价。例如,格栅用于去除大颗粒悬浮物,调节池均衡水量水质以减轻后续处理负荷。
生物处理技术
采用生物膜法(如AO工艺)或活性污泥法(如SBR/CASS工艺),通过微生物代谢作用降解物。生物膜法利用填料附着微生物,实现COD去除(可达85%-95%),而活性污泥法通过曝气促进微生物繁殖,适用于中高浓度废水处理。
深度处理模块
针对高标准排放需求(如太湖/滇池流域),加装氧化、活性炭吸附等模块,进一步去除难降解物和总氮,确保出水指标满足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18918-2002)一级A标准。
自动化控制系统
通过PLC控制风机、潜污泵等设备,实现全程自动化操作,减少人工干预。例如,缺氧池与好氧池的联动控制,确保脱氮除磷效果稳定。

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用途:
生活污水处理
设备通过集成工艺处理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,有效去除悬浮物、物及病原微生物,排水安全。处理后的水可回用于灌溉、道路清洁等非饮用场景,节约水资源。
工业废水处理
针对化工、纺织等的高污染废水,设备采用生物+物理化学组合工艺,去除重金属、COD等污染物,确保达标排放或回收利用,降低企业治污成本。
特殊场景应用
在景区、临时工地等场景中,设备具备快速部署、灵活移动的优势,可应对偏远地区或短期大量污水的处理需求,同时减少对周边水体的直接污染。
环境保护
通过紫外线、膜过滤等技术,设备能杀灭细菌并去除悬浮物,避免病原体传播,人居环境。

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运行:
运行流程
进水调节
打开进水阀门和出水闸阀,启动渗水提升离心水泵将调节池污水输送至设备。
曝气调试
使用时,水位达到设备高度一半时停止进水,开启风机进行曝气48小时;随后水位升至四分之三时再次曝气24小时,观察填料表面橙黄色生物膜形成后逐步增加进水量。
日常处理
污水经初沉池去除大颗粒杂质后进入接触氧化池进行生化处理(停留时间≥4小时),梯形填料促进微生物降解物。
处理后的污水进入二沉池(上升流速0.3-0.4毫米/秒),通过气提排泥系统定期排放污泥至污泥池。
池采用固体氯片(停留时间30分钟),达标后排放至清水池。
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工艺流程:
常见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采用AO生物工艺(厌氧-好氧工艺),包含水解酸化池+缺氧池+好氧池组合。污水经格栅去除杂质后进入调节池均化水质,通过提升泵进入水解酸化池去除部分物,再经缺氧/好氧阶段分解剩余污染物,终通过膜处理或人工湿地完成泥水分离和深度处理。
调试阶段
污泥接种:接种活性污泥(如城镇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)至生化系统,初期MLSS浓度控制在3000–3500mg/L,逐步提升进水量直至满负荷运行。
生化系统调试:
水解酸化池:初期按40%设计流量运行,15天后污泥结构稳定,CODCr去除率从0提升至30%。
MBR池:闷曝24小时恢复活性后逐步增加进水量,30天完成污泥驯化,污泥呈土黄色且沉淀性能良好。
参数控制:调试期间需监测溶解氧(3–4mg/L)、真空压力表数值等指标,确保系统稳定运行。
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处理模式:
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处理模式主要基于生物降解与深度净化技术,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种工艺:
生物膜法工艺
以AO(厌氧-好氧)或MBR(膜生物反应器)为代表,通过生物膜附着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污染物(COD去除率可达85%-95%),同时膜组件截留悬浮物,出水浊度可低至1NTU以下,处理后水质稳定达到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》一级A标准。
活性污泥法工艺
采用SBR(序批式活性污泥法)或CASS(循环式活性污泥法),通过曝气系统营造好氧环境,使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吸附并降解污水中的物、氨氮(去除率)和总磷(去除率约80%),适用于中高浓度工业废水预处理。
深度处理模块
针对流域高标准排放需求(如太湖、滇池“准IV类”标准),集成氧化(Fenton试剂、臭氧催化)、活性炭吸附等模块,进一步去除难降解物和总氮,确保出水COD≤30mg/L、TN≤10mg/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