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m3/d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
10m3/d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具有结构紧凑、占地面积小、出水稳定等特点,广泛应用于学校、住宅小区等场所。 设备主要采用AO(厌氧-好氧)或A2/O(厌氧-缺氧-好氧)工艺,通过接触氧化法和生物膜法结合处理污水。A级池通过兼氧微生物将难溶物转化为可溶物,O级池在硝化菌作用下进一步去除物和氨氮,终出水水质符合《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》。
配备微电脑控制系统,支持远程监控和故障报警,实现无人值守。
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设计参数:
处理规模:10m³/d
设备规格:通常采用地埋式结构,基础需高出地面0.2-0.5米
工艺流程:包含厌氧区、缺氧区、好氧区、沉淀区等模块
水质指标:CODCr≤50mg/L,BOD5≤10mg/L,SS≤10mg/L,氨氮≤5mg/L,TP≤0.5mg/L(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)
运行参数:
水力停留时间:厌氧区≥1.5小时,缺氧区≥4小时,好氧区≥5.5小时
污泥负荷:0.1-0.15kgBOD/kgMLSS,污泥龄15天
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:MLSS=3500mg/L
沉淀池表面负荷:1.0m³/(m²·h)
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分类:
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根据处理工艺和技术可分为以下几类:
按处理工艺分类
1物理法设备主要通过物理作用去除悬浮物,如格栅、筛网、沉砂池等。
2生物法设备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类:
活性污泥法通过曝气促进微生物降解物,常见于接触氧化池、氧化沟等。
生物膜法依托填料表面微生物分解污染物,如生物转盘、膜生物反应器(MBR)等。
3化学法设备通过投加剂进行化学反应,如混凝沉淀池,适用于处理含难降解物废水。
按设备类型分类
压力式设备:适用于需要加压处理的场景,如工业废水预处理。
间歇式设备:通过间歇曝气降低能耗,适合中小型生活污水处理。
地埋式设备:占地面积小,地面仅保留检修孔,常见于住宅区、村镇等场景。
移动式设备:可安装在车辆上实现移动处理,适用于临时或分散式污水收集。
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深度处理工艺:
絮凝沉淀:投加聚合氯化铝(PAC)等混凝剂,通过电中和、吸附架桥等作用使微小悬浮物聚集成大絮体,经沉淀去除。
膜分离技术:采用滤或微滤膜组件(截留分子量10-100kDa),通过物理截留去除悬浮物和胶体杂质,出水浊度可1NTU。
生物脱氮除磷:在好氧区通过曝气维持高浓度活性污泥(MLSS达8-15g/L),结合厌氧/缺氧段的反硝化和好氧区的硝化反应,实现总氮去除率60%-80%、总磷去除率80%-95%。
活性炭吸附与生物滤池:针对色度、异味等微量污染物,通过活性炭吸附或生物滤池进一步净化,确保出水符合再生水回用标准。
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功能:
快速安装:集装箱式结构支持快速转场,到场后24-72小时内可完成安装调试,特别适合应急场景(如灾后救援、活动场所临时污水处)。
处理:采用MBR膜生物反应器、SBR等工艺,可去除COD、BOD、氨氮等污染物,出水稳定达标。
智能运维:配备4G/5质监测系统,可实时传输COD、流量等参数至云端平台,支持远程监控与故障预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