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/O工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
A/O工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通过厌氧-好氧组合工艺实现净化,在污水处理中具有以下作用:
功能
净化污水
厌氧段分解大分子物(如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),将难降解物质转化为小分子;
好氧段通过曝气促进好氧菌繁殖,进一步降解COD、氨氮等污染物,实现脱氮效果,出水COD可降至50mg/L以下,氨氮≤5mg/L,达到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》一级B标准。
脱氮除磷
厌氧段释放磷元素,好氧段通过硝化反应将氨氮转化为盐,缺氧段再将盐还原为氮气释放,形成完整的生物脱氮循环。
A/O工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的内部结构:
格栅井
用于拦截污水中的大块漂浮物(如树叶、砂石),采用双层过滤网设计,网孔密度为3mm,确保后续处理单元正常运行。
调节池
调节水量和水质,配备预曝气系统以提升系统抗冲击性,减少恶臭。内部设置潜污泵将污水提升至后续处理单元。
缺氧池
采用弹性填料去除细小悬浮物和部分物,通过反硝化作用提升氨氮去除率。缺氧池与好氧池串联,形成脱氮效果。
好氧池
处理单元,采用半软性生物填料或弹性立体填料,通过鼓风机供氧促进好氧菌分解物。停留时间≥3.5小时,气水比约12:1。 沉淀池
采用竖流式结构,通过重力分离悬浮颗粒和生物膜,沉淀后的水清澈。污泥泵定期提泥至污泥消化池。
池
采用紫外线与复式,确保出水符合排放标准。配备计量泵定量投加剂,并设置流量监测仪表联动控制。
其他关键组件
包括微孔曝气器、链条式刮泥机、液压同步驱动泵组等,实现泥水分离、氧气传输及系统动态调节。
A/O工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流程:
进水处理
污水经格栅处理后进入调节池,再由污水泵抽送至兼氧池(厌氧段)。
厌氧处理
在兼氧池内,厌氧微生物通过水解作用将大分子物转化为小分子物(如挥发性脂肪酸),同时去除固体悬浮物和物,减少BOD(生化需氧量)和SS(悬浮物)。
好氧处理
兼氧池出水进入好氧池(O段),好氧微生物在充足溶解氧条件下进一步氧化分解小分子物,并通过硝化作用去除氨氮,反硝化作用去除盐。
出水与污泥处理
经二沉池去除悬浮物后,出水通过砂滤器去除胶体和颗粒杂质,确保达到排放标准。污泥部分回流至兼氧池,部分进行好氧稳定消化以减少体积和臭气。
A/O工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技术:
生物接触氧化法
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实现生化反应,通过鼓风曝气使活性污泥与污水充分接触,具有耐冲击负荷强、出水水质稳定的特点。该工艺结合厌氧(A)、缺氧(A)、好氧(O)三阶段生物反应,在缺氧段通过反硝化作用去除氮元素,好氧段则通过硝化作用去除氨氮并分解物。
MBBR生物膜法
通过投加悬浮填料增强处理效果,使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富集在填料表面,与A/O阶段结合后,可将总氮去除率提升至以上,总磷去除率过85%,同时提升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,适应水量和浓度波动。
高度集成结构
将格栅、调节池、厌氧池、好氧池、沉淀池等单元集成于1个或多个箱体,采用预制化生产,现场仅需挖坑、吊装和接管,大幅减少占地面积。设备埋设于地表下方,地面仅露出检修口和通风口,实现隐蔽式处理。
自动化运行系统
配备电气控制系统,可实现远程监控和故障报警,日常维护简单。处理水量范围可达1.0-3000m³/h,适应BOD5≤400mg/L的原水浓度,出水可达国家一级排放标准或中水回用标准。
A/O工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的操作流程:
安装与调试
设备:确保设备摆放方向正确,各组件间距符合设计要求。
管路连接:检查外部管路接口密封性,电路连接需按厂家图纸操作,特别注意风机、水泵转向。
润滑维护:检查风机润滑情况,确保设备运转顺畅。
运行模式
自动模式:设备根据水位自动启停,*人工干预。
手动模式:需依次启动曝气池风机、提升泵、MBR膜泵(适用于污泥培养阶段)。
日常维护
水位监控:定期检查调节池水位,避免设备负荷运行。
漂浮物清理:及时打捞水面杂物,防止堵塞管道。
参数调整:根据出水水质调整曝气量、污泥回流比等参数,确保脱氮除磷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