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t/d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
25t/d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为每日25吨污水,适用于小型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场景,主要采用 生物接触氧化法 等工艺处理生活污水,具有埋设于地表下方、节省空间、出水水质稳定等特点;该设备通常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,通过填料上的生物膜吸附和分解污水中的污染物,兼具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势。例如, A/O法 (缺氧/好氧)或 A2/O法 (厌氧/缺氧/好氧)常被用于脱氮处理。 
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流程:
预处理
污水通过格栅去除大颗粒杂质(如纸张、塑料等),防止后续设备堵塞。
进入调节池进行水量水质调节,配备潜水搅拌器和液位自动控制系统,确保均匀流入后续单元。
缺氧池(A池)
利用 反硝化作用 将 盐 还原为 氮气 ,同时利用 分解部分物。
率为70%的组合填料,底部设置 穿孔曝气系统 防止沉淀。
好氧池(O池)
通过 好氧菌 进一步氧化分解物,同时将 氨氮 转化为 盐 。
采用 微孔曝气技术 (如 胶膜曝气头 ),气水比为15:1,确保氧利用率高且不易堵塞。
沉淀与污泥处理
污泥通过重力分离后回流至缺氧池或直接排出。
配备污泥泵自动切换运行,避免沉淀问题。 
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原理:
物理沉淀:通过重力作用使污水中的悬浮颗粒下沉至底部,与水分离。
生物降解:利用微生物代谢作用分解物,将物转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、水和生物质等。
自然过滤:污水通过土壤层、滤料层等介质时,其中的悬浮物、部分物等被截留和吸附。
氧化还原反应: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进一步降解和去除物。
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技术要点:
物理分离技术
利用油水密度差实现自然分层,废水进入设备后,油滴上浮聚集,清水下沉排出,*能耗即可完成初步分离。该技术可应对餐饮废水高峰流量(瞬时流量提升50%仍稳定运行),年省电800度,且维护成本降低至传统设备的1/10。
生物处理技术
采用生物膜法处理污水,通过无机火山熔岩纤维作为生物填料,污水流经时形成生物膜分解污染物。该技术*电力驱动风机,通过自然风实现好氧/缺氧/厌氧多级反应,对COD、BOD、氨氮等污染物去除效果显著。
集成工艺优势
系统集成隔油、隔渣、深度净化等功能,厨房废水先经物理拦截大颗粒物,再进入生物处理单元。处理后水质符合灌溉标准(pH值7-9),可直接用于农田灌溉或土壤改良,实现资源化利用。
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的模块设计:
处理模块
初沉池
采用竖流式沉淀结构,污水上升流速为0.6-0.7毫米/秒,通过重力分离实现污泥沉淀,并采用空气提升系统输送至污泥池。对于处理量较小的设备(如0.5-5立方米/小时),初沉池可能被省略。
接触氧化池
生化处理单元,分为三级,总停留时间≥1小时,采用梯形填料增强生物膜形成,气水比约12:1。加强型设备可延长至6小时,适用于高负荷处理场景。
二沉池
竖流式沉淀池并联运行,污泥通过空气提升系统回流至污泥池,表面负荷可达1.0立方米/平方米·小时,沉淀于传统竖流池。
池
医院污水需延长时间至1-1.5小时,采用固体氯片接触溶解,加药量根据出水自动调节。
配套模块
污泥池 :收集初沉池和二沉池污泥,采用好氧消化处理,污泥储存周期约9 0天。
风机房 :配备双层隔音设备及,运行噪音低,风机寿命约3万小时。
可选模块
调节池 :部分型号配备预处理模块,用于水质调节和污染物初步去除。
过滤池 :用于深度处理,提升出水水质。
设备主体多采用碳钢或玻璃钢材质,防腐处理后适用于户外埋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