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m3/h生活污水处理设施
二、生活污水处理的方法技术:
物理处理技术: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过滤、中和、吸附、沉淀和曝气等。这些方法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(TSS)和部分化学耗氧量(COD)、生化需氧量(BOD),但对可溶性物、无机物及总氮(TN)、总磷(TP)等的去除效果不佳。
化学处理技术:化学处理技术采用凝聚、中和、络合和等方法。凝聚是通过使用化学试剂使水中微小颗粒及胶体凝聚成较大絮凝体,加速沉淀,净化水质。
生物处理技术:生物处理技术通过培养微生物菌群来分解水中的污染物。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。
活性污泥法:通过向曝气池中投加活性污泥,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分解污水中的物。活性污泥法具有处理、运行稳定等优点,但需要对污泥进行定期处理。
生物膜法:通过在载体表面附着生长微生物膜来处理污水。生物膜法具有占地面积小、污泥产量少、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等优点,适用于处理水量较小、水质波动较大的污水。
三、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使用方式:
启动设备:,打开进水阀门和出水阀门,启动入水提升水泵,将调养池的污水输送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中。
初期操作:使用时,当水位达到设备高度的二分之一时停止进水,打开风机进水阀,启动风机,缓慢打开出风阀,向曝气池中曝气48小时。然后重新启动水泵,将污水提升至设备高度的四分之三,再次曝气24小时。
观察与调整:操作人员应定期检查填料是否有黏性,观察水体微生物生长情况,直至生物膜形成。之后,逐渐增加水至设计水流量。
微生物监测:定期观察水中的微生物生长状况,发现异常时及时调整入水流量。
二沉池管理:观察二沉池水流状态,确保出水堰集水均匀。每隔24小时排泥一次,打开排泥电磁阀,用气提法将污泥提升至污泥池。
处理:根据需要在池内加入剂,二沉池来水经过剂加罐,达到目的。处理后的水在清水箱内停留半小时后即可排放。
自动运行:设备调节并正常运行后,切换水泵和风机的操作至自动模式。
四、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效率:
出水水质稳定且符合相关排放标准:该设备采用的工艺和的材料制成,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,能够适应水质和水量的变化,确保出水水质稳定且符合相关排放标准。
污泥产量少并易于处理:设备采用的污泥处理工艺,减少了污泥的产生量并简化了污泥处理流程。
占地面积小:设备结构紧凑、体积小,可灵活布置于地面或地下,节省空间并降低土地利用成本。
自动控制简单且管理操作简单:设备采用的自动控制系统,实现了自动化运行和远程监控,简化了管理操作并降低了运维成本。
适应范围广泛:该设备适用于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,特别适用于人口密集、污水排放量大的地区,如学校、工厂、风景区等。
五、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工艺:
生活污水处理的三个主要工艺包括物理处理、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。
1、物理处理工艺
物理处理是生活污水处理的初步阶段,主要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固体、油脂、悬浮物等。这一过程通常包括格栅过滤和沉砂池沉淀两个步骤。格栅过滤可以拦截污水中的大块物质,如塑料袋、纸张等,防止它们进入后续处理系统造成堵塞。沉砂池则通过重力作用使污水中的砂粒和较重颗粒沉淀下来。
2、生物处理工艺
生物处理是污水处理的环节,主要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来降解和转化污水中的物。这一过程中,好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分解物,产生二氧化碳和水;而厌氧微生物则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,产生甲烷等气体。生物处理工艺通常包括活性污泥法、生物转盘法等,这些方法都能有效降低污水中的BOD(生物需氧量)和COD(化学需氧量),从而减轻污水对环境的污染。
3、化学处理工艺
化学处理工艺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特定的污染物,如重金属离子、氮、磷等,并可以调节污水的酸碱度。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混凝、沉淀、氧化还原等。例如,通过添加化学剂使污水中的悬浮物或胶体凝聚成大颗粒而沉降;或者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或低毒物质。化学处理工艺通常作为生物处理的辅助手段,以提高污水处理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