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SZ-A-F-2.5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
WSZ-A-F-2.5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
一、WSZ-A-F-2.5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设计要求:
处理规模:根据当地人口数量和污水产生量来确定处理设备和处理能力。人口越多,污水产生量越大,所需的处理设备和处理能力也就越大。
处理工艺:可以采用多种处理工艺,如序批式活性污泥法、前处理-厌氧-好氧法等。选择处理工艺时需考虑自然环境条件和设备的运维成本等因素。
设备选型:根据处理能力、运行稳定性和处理效果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。例如,格栅的选型需考虑污水中悬浮物的大小和数量,沉淀池的选型需考虑污水的流量和泥沉降的速度。
布局设计:布局设计需考虑设备的安装、运行和维护等方面的因素。主要设备包括进水口、格栅、沉淀池、曝气池和出水口等,布局应合理安排这些设备的位置,确保污水能够顺利流经各个设备进行处理,并方便设备的检修和维护。
二、WSZ-A-F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流程:
WSZ-A-F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采用AO生物工艺,包括厌氧段(Aji)和好氧段(O级)。在厌氧段,高浓度的物促使兼性微生物活跃,通过反硝化作用将盐转化为氮气,有效降低污水中的氮含量。进入好氧段后,好氧微生物及硝化菌将氨氮转化为盐,进一步净化水质。部分处理后的水回流至厌氧段,形成循环,增强系统的脱氮效果
具体处理流程如下:
污水预处理:通过格栅池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和漂浮物,然后进入调节池进行水量调节。
水解酸化池:在厌氧条件下降解物质。
好氧池:在好氧条件下进行生物氧化,进一步降解物质。
厌氧池: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微生物反应,去除物质,同时去除氮和磷。
沉淀池:沉淀池中的污泥经过厌氧消化后排出。
出水:处理后的水从出水口排出,可根据需要进行再次处理。
三、WSZ-A-F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技术:
WSZ-A-F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的技术成熟度较高。该设备采用的主要工艺包括A/O(厌氧-好氧)工艺、MBR(膜生物反应器)工艺和SBR(序批式活性污泥法)工艺。A/O工艺因其降低污染物和除磷脱氮的功能,操作简单、运行稳定,是目前较为成熟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。MBR和SBR工艺也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中有所应用,尽管它们在某些特定场景下表现优,但A/O工艺因其和稳定,仍然是主流选择。
四、WSZ-A-F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:
安装调试:打开进水阀门和出水阀门,启动设备进水提升水泵,将调节池的污水输送到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中
初次调试:当水位达到设备二分之一高度时停止水泵进水,打开风机进水阀,向接触氧气池内曝气48小时后再启动进水提升水泵将污水加入至设备四分之三处,再向池内曝气24小时。观察水体微生物生长情况,直至长出生物膜,方可继续向设备输送污水,水量应逐步增加至设计水量
日常操作:定时观察水中微生物生长情况,发现异常应及时控制进水水量加以调整。每隔24小时排泥一次,通过排泥电磁阀利用气提方式将二沉池内的污泥提升至污泥池。根据需要在池内加入剂,处理过的水在清水箱内停留约0.5小时后即可排放。
维护保养:设备调试结束并正常运行后,系统即可进入自动运行状态。不定期对出水水质进行,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。
五、WSZ-A-F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的参数:
处理污水量:2.5t/h
去污率:99%
噪声水平:50分贝(dB)
水泵功率:360千瓦(kW)
外形尺寸:根据水量决定大小(cm)
臭氧用量:不等克每小时(g/h)
贮气罐容积:5立方米(m³)
出水管口径:0.5英寸(0.5英寸)
进水管口径:0.5英寸(0.5英寸)
曝气机功率:220瓦(W)
适用场景:适用于小型污水处理、洗车循环水处理等场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