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5t/h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
1.5t/h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
一、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概述:
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具有较高的性和技术含量。该设备通常采用生物处理技术,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、转化污水中的物、氮、磷等污染物,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。具体来说,设备包括初沉池、接触氧化池、二沉池和污泥池等部分,通过物理过滤、生物降解以及植物截留等工艺,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。
二、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效果:
物去除效率:可以达到80%以上,甚至95%以上。
氨氮去除效率:可以达到以上,甚至95%以上。
总磷去除效率:可以达到80%以上,甚至以上。
悬浮物去除效率:可以达到以上,甚至95%以上。
病原体去除效率:可以达到以上,甚至99%以上。
三、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工艺流程:
物理处理法:通过格栅去除大颗粒杂质,然后通过调节池进行水质和水量调节。
化学处理法:在酸解池中添加化学剂,帮助分解物。
生物处理法: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物分解为无机。
四、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出水水质高标准:
电导率:处理后原水的电导率下降至180µS/cm以下,水质达到回用水的标准。
化学需氧量(COD):处理后的水质化学需氧量(COD)显著降低,具体数值未明确提及,但设备设计旨在达到净化效果。
生化需氧量(BOD):出水BOD降至20mg/l,远进水BOD的200mg/l,表明处理效果显著。
悬浮物(SS):悬浮物去除率高达95%。
总磷(TP):总磷去除率未明确提及,但处理效果显著。
五、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处理模式:
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主要处理模式包括生物膜技术和AO生物处理工艺。
生物膜技术
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采用生物膜技术,通过厌氧、好氧、缺氧等不同的反应区,对污水中的物、氮、磷等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,达到净化的目的。具体流程如下:
预处理:污水进入格栅,去除大颗粒的杂物,如纸张、塑料袋、头发等,防止堵塞管道和设备。
调节池:污水进入调节池,进行均质和缓冲,使污水的水量和水质稳定,便于后续的处理。
厌氧区:污水进入厌氧区,由对物进行分解,产生沼气,同时去除部分氮和磷。
好氧区:污水进入好氧区,由好氧菌对物进行氧化,并进行硝化作用,将氨氮转化为盐。
缺氧区:污水进入缺氧区,由缺氧菌对盐进行反硝化作用,将其还原为氮气,同时吸收磷酸盐,实现脱氮除磷。
沉淀区:污水进入沉淀区,将水中的污泥和水分离,形成清水和污泥。清水经过后,可以排放或者回用。污泥部分回流到厌氧区,部分排出进行污泥处理
AO生物处理工艺
AO生物处理工艺即缺氧-好氧生物处理工艺,是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。该工艺利用兼性微生物和好氧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代谢特性,通过缺氧区和好氧区的交替处理,完成污水中物的分解和氮的转化。具体过程如下:
缺氧区:兼性微生物在缺氧状态下将氮转化分解成NH3-N,同时利用碳源作为电子供体,将NO2-N、NO3-N转换成N2,实现反硝化作用。部分碳源和NH3-N被微生物合成新的细胞物质,进一步降低物浓度。
好氧区:在充足的氧气条件下,好氧微生物通过氧化作用将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,同时释放能量。